嵊州市人民政府
您当前的位置:
>> 政府信息公开 >> 工作信息 >> 计划总结
索 引 号: 11330683742010670P/2025-66937 主题分类: 政务公开
发布机构: 嵊州市三江街道 公开日期: 2025-04-17 16:25:08

嵊州市三江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展望

发布日期: 2025- 04- 17 16: 25
信息来源: 党政综合办公室(人大工委办公室)
浏览次数:

一、2024年工作回顾

全面对标上级部署的重大决策,抓贯彻强执行落实质效越来越好。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谋深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江路径,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。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着力“班子领学、村社书记带学、党支部督学、党员自学”四学联动,举办班子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2次,示范带动各级党课21次,集中学习66次,引导辖区2300余名党员干部学纪、知纪、明纪、守纪,推动“六大纪律”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,重项目促转型发展态势越来越好。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力促“招大引强”,推动落地制造业投资项目3个,拟供地568亩,总投资达56.9亿元。固定资产投资、规上工业增加值重磅经济指标同比增长60.46%和10.5%。高效完成甬金高速扩改项目、丽湖(潭遏)区块的政策处理工作,12天完成茶坊路北延房屋征收签约,有力保障省市“千项万亿”项目推进。领带园区丰华运动休闲综合体项目主体完工,运通年美丽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,南浦织造地块完成收储。

持续深化因地制宜的实践探索,强创新求突破改革成效越来越好。高质量完成深化“民情日记”城市篇、“强社惠民”两大重点改革创新项目,其中“民情日记”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浙江省改革研究课题,并登上人民日报头版。“强社惠民”改革破题起势,在丹桂社区成立全市首家强社公司,通过空间出租、主理人分成等方式,产生收益基本覆盖日常运营开支。全面落实市委“企业服务优化年”活动要求,创新推出“楼里办”增值服务,建成全市首个楼宇企业综合服务驿站,推动服务效率大幅提升。

加快补齐城乡发展的短板弱项,美环境提品质全域面貌越来越好。高效推进城市品质街区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,新增绿化2.1万平方米,白改黑6.1万平方米,新建口袋公园6个。和美乡村和未来社区建设顺利实施,桥里、圳塍实施提升项目33个,3个未来社区通过省市验收,其中丹桂社区入选全省优秀案例。高质量完成4个宁静小区市级创建,占全市总量的2/3。聚焦PM2.5下降目标,国三柴油车淘汰100%完成,重点餐饮企业油烟净化和监测设备安装100%覆盖,露天禁烧推进有力,涉气企业减排有序,“深度清洁日”活动常态开展。

深入探索能级提升的方法路径,重科创引人才发展动能越来越好。扎实推进科技改革发展,积极指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实施技改项目21个,数字化改造项目13个,推动辖区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13%。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1家,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、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,数量创历史新高。

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,盯需求优服务民生福祉越来越好。深化社区全龄段服务,盘活小区公共空间14处,丹桂、芷湘、江悦等邻里中心正式建成使用,全年接待各类考察参观300多批次。红日银益养老公寓获评浙江省五星级养老机构。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,试点“厨房换新”和适老化改造,普惠街道居民群众超1亿元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,提倡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全年节约群众开支52.63万元。成功举办全市第二届“嵊小满”社区邻里活动,群众参与数万人,有力带动夜经济、夜生活、夜文化。

着力化解交织叠加的矛盾风险,夯基础守底线治理效能越来越好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排查重点企业、九小场所6849家,发现并整改隐患7323处,纳管高层住宅电动自行车2.5万辆。协同推进“三源共治”,持续抓好重点领域涉稳风险化解,深化矛盾纠纷预防调处,全覆盖打造“满江红”民情工作站,扎实推进人民建议征集,深入开展“冶重化积清源”行动,全年化解重案积案9件,组织社会治安大巡防806次,排查风险隐患75件,整改化解率100%,获评绍兴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“突出贡献奖”。

坚决扛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,强队伍正作风党的建设越来越好。深入实施“红色根脉强基工程”,深耕“活力三江”党建品牌,一体打造“逐浪江南”“青春丹桂”等社区党建金名片,获评浙江省“红色根脉”强基示范镇街。打造全市首个“物管会”,成为破解社区物业管理难题的新钥匙。高质量完成街道机构改革,组织“我是三江弄潮儿”系列活动9次,常态开展“尚学三江”青年讲堂,干部活力不断激发。

二、2025年工作展望

实施“产业驱动力”提升工程,在发展动能更澎湃上谋求新突破。坚持大抓产业,项目蓄势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。一是项目牵引聚能。抢抓“两重”“两新”国家政策机遇,强化项目精准谋划对接,将领带园区和三江城区块提升改造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。根据市委“1936”项目推进机制,推动海威、新起点、敏特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,丰华运动休闲综合体建成投用。二是产业转型提能。围绕全市“4173”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要求,统筹盘活工业园区闲置低效厂房、土地,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,跨境电商产业聚势聚能,推动领带服饰、厨具电器等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转型迭代。落实新一轮“长高长壮”三年行动计划,力争企业“小升规”“下升上”20家。三是科技人才赋能。深入实施“两清零一提升”行动,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,规上工业R&D经费占营收比重超4%,大抓人才招引,全年新增青年博士8人,高技能人才150人,青年大学生3000人以上。

实施“城市吸引力”提升工程,在发展量能更广阔上谋求新突破。按照“产城人文”融合发展要求,着力打造一批提升城市吸引力的生活场景和社区业态。一是提升城市面貌。实施“三江城”老城区块综合整治提升,对四海路、惠民街、下元塘沿江道路等点位实施整体提升,同步推进领带园区深度整治改造,打造高品质示范街区2个以上。二是提升城市管理。持续抓好“全域共美丽”,常态开展“深度清洁日”活动,常态巡查整治违章建筑、占道经营、非法回收废品等行为,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。聚焦空气质量提升,加强PM2.5和臭氧浓度“双控双减”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5%以上。三是提升城市活力。大力发展夜经济、年轻经济等,做强吾悦商圈,融合环球港商圈,加快形成集娱乐演艺、文创等新兴消费业态于一体的2.0模式,力争全年批零住餐指标增长30%以上。聚焦全龄友好城市建设,计划新建“爱心食堂”5个以上,助餐配送服务100%覆盖,建成未成年人保护站2个,打造“15分钟幸福生活圈”。

实施“民生服务力”提升工程,在发展势能更强劲上谋求新突破。聚焦民生福祉,实施改革攻坚,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鲜亮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。一是城乡共富改革。深化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,探索特色产业强村,计划建设城南百农市集,实现抱团共富。谋划彭山共富农场等建设,打造市区内的体验式消费新场景,力争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,社区收益基本覆盖日常运营成本。二是增值服务改革。锚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,在华汇大楼等总部大楼打造楼宇企情服务驿站,扩面“24小时不打烊”服务,方便群众办事。三是公共文化改革。开展“嵊小满”系列邻里活动,文化市集常态开放,迭代文化建设“新六百”工程,开展越剧“八进礼堂”活动,让居民群众“日日有活动,周周有期待”,真正实现天天有感。深化移风易俗改革,“红嫂”品牌牵引,推动红白喜事流程化、标准化,不断提升文明乡风。

实施“治理有效力”提升工程,在发展效能更可及上谋求新突破。用好用活“民情日记”这一宝贵财富,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一是推进平安法治建设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加强应急和消防管理“九大领域”体系建设,聚焦道路交通、消防等重点领域,群租房、“厂中厂”等重点场所,持续开展常态长效整治,防范化解劳资欠薪、物业纠纷等风险隐患。二是推进社会治理升级。迭代升级基层治理“141”体系,协同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,加快建成社会服务实践智创中心。深耕“满江红”民情品牌,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。三是推进风险隐患消除。坚决防止各类风险叠加碰头,扎实开展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”专项治理行动,围绕重点人、事、场所、行业,打好主动仗,做到前置研判、抓早抓小、标本兼治。持续做好人民建议征集,健全信访事项办理全链条质量管控机制,加快信访工作现代化、法治化。



设为首页 | 网站地图 | 网站申明 | 联系我们

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

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-1